11月22日報道,美國媒體稱,中國華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為醫療保健等行業提供智能服務和華為5G技術,以創造新的收入來源,抵消美國對其智能手機業務制裁造成的損失。
美聯社最近報道,在中國南方城市廣州,華為與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合作,為后者配備5g技術和10000多臺智能設備,這些設備可以實時收集患者健康數據,并將數據傳輸給醫生和護士,以改善醫療服務。
5g是一種超高速無線技術,具有極低的延遲,可以支持大量智能設備同時接入互聯網。目前,主流技術是4G,但數據傳輸速度慢,可支持的設備數量少。
報告稱,盡管被美國和其他主要市場拒之門外,華為仍然是全球最大的5g技術設備供應商。去年,該公司短暫超越韓國三星,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制造商。
報告還說,為醫療、金融甚至教育行業提供5g技術和服務是華為增加收入的一種方式。
華為智能醫院中國業務部主任郭子忠表示:“我們都知道,與前幾代通信技術相比,5g具有三個特點:大帶寬、低延遲和大規模連接。”
“事實上,當涉及到上述特征的應用時,醫學領域在各行各業都能最好地與之匹配。”
在人口1500萬的廣州市,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利用各種智能技術(包括配備醫療設備和攝像頭的5g救護車)實時傳輸數據和視頻,讓醫生在患者到達醫院之前更好地進行診斷,這樣病人一到醫院就可以得到治療。以前,患者數據只能通過移除心臟監護儀上傳,然后由醫生檢查。
醫院的心血管內科醫師何永聰說:“通過實時(監測技術),我們可以隨時了解患者的心率,并給出立即采取措施的指示。”
5g技術還可用于實時監控靜脈注射的過程和速度,以及可作為緊急報警裝置的智能腕帶。因此,護士可以遠程監控患者的病情,提前準備注射和藥物,而無需經常在患者床邊檢查。
醫院護士陳曉芳說:“5g網絡的應用使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節省了大量時間。”
專家指出,雖然5g技術可以用來收集數據,使許多行業在技術上更加智能化,但這項技術的應用需要更具成本效益。
IDC研究部高級經理崔凱表示,建筑成本和昂貴的設備及配件阻礙了該技術的廣泛應用。
崔凱表示:“我們可能需要一些政策指導和支持來幫助5g快速發展。從中期來看,我們認為5g的發展前景仍取決于成本。”
崔凱還指出,要普及5g技術,必須為不同行業提供一系列技術服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促進整個社會的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