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建設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領域將5G技術應用到實際。5G智慧醫療基于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實現“神圣工巧“,促進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方便群眾享受連續、高質量的健康醫療服務。
國家衛健委官方網站發布了《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關于公布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的通知》,經各地申報、專家評審及公示等程序,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了987個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入圍項目名單,旨在為我國5G+醫療健康的創新發展樹立標桿,培育我國智慧醫療健康創新發展領域的主力軍。
(部分名單)
“在全球抗疫防疫以及復工復產過程中,5G智慧醫療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5G+遠程會診的系統,可充分利用優質專家資源,讓專家對偏遠地區的重癥、危重癥進行會診,及時進行救治指導。隨著5G時代的全面到來,以及5G技術深入應用和不斷成熟,遠程看護、診斷、手術將逐漸開展應用。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且能夠進一步釋放醫生的生產力,將深刻改變未來醫療體制深知我們的生活方式。”這是鐘南山院士對5G智慧醫療的評價。
近年來在智慧醫療的打造上,成果確實不少,但執行過程中仍有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 作為新一代通信技術,5G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時和萬物互聯等特點。憑借這些優勢,5G技術和醫療健康的融合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5G+智慧醫療”作為創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需要資金持續、較大地投入, 與此同時,醫療行業正面臨著多種異構移動終端接入、多種接入方式所提出的安全要求不同、威脅難以感知、安全產品組合難以對抗高強度攻擊等問題。不少醫院表示,雖然已有5G融合的構想,但 距離真正落地還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
《imit白皮書第二十期發布:5G智慧醫療進展 》充分結合了我國醫療健康發展目標以及5G網絡建設發展現狀,對國內外5G智慧醫療發展情況進行梳理,整理分析我國5G智慧醫療領域的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現狀,總結現階段我國在發展5G智慧醫療道路中遇到的瓶頸與挑戰,并對今后5G進一步賦能智慧醫療提出相關建議和展望。點擊閱讀原文,即可下載!
5G技術對智慧醫療的賦能價值:
1. 支持醫療設備無線化隨時地快速部署
5G終端的使用可以將現有的醫療設備無線化,進而大大降低網絡部署費用負擔,并且部署速度遠遠快于4G,從硬件設施以及施工都帶來了效率的極大提升。5G接收器終端方便攜帶,可在5G信號覆蓋的任意位置安放并精準定位,實現了任意空間內隨時隨地的聯網可能。在院外,采用5G網絡與穿戴設備的監測系統能夠給患者提供良好的保健支撐。
2. 深化遠程應用場景下的智慧醫療服務能力
遠程醫療是5G賦能的經典場景。隨著智慧醫療的發展,以遠程會診為代表的傳統定點診療業務將從電話會診、普通標清視頻會診向4K/8K超高清會診發展,這對網絡的傳輸速率提出了更高要求。5G依靠其低時延、高可靠的特性突破了原有4G網絡下無法支持的遠程操控類醫療服務應用。
3. 強化大連接環境醫械物聯網管理
應對海量物聯網設備連接管理等智慧醫療未來應用網絡需求,4G不足以支撐,但在5G網絡特征下卻能得以實現。5G技術可以提供超大連接,實現大量終端連接及數據采集。5G海量連接可以組網巨量醫療儀器,滿足應用設備與外界信息的互通需求,支持海量醫療設備連接的醫療監測與護理類應用。5G還可為醫療系統分配多個專用網絡切片,確保業務相互獨立,保障業務安全性、實時性和可靠性。
4. 拓寬移動場景下的智慧醫療應用
移動醫護是5G與醫療結合的場景之一。5G急救車是其中一個5G經典應用。在5G救護車上利用5G網絡及時將超聲影像等數據實時無損傳輸至急救中心,可實現院前院內無縫聯動,有助于醫院快速制定搶救方案,提前進行手術準備。5G網絡支持下VR系統的使用可以讓VR 眼鏡的佩戴者實時查看救護車上的情況,對患者病情進行初步判斷,并指導救護車內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醫療處置,提高患者救治幾率。
此外,在放射科、傳染病等病房,醫護人員還可以通過控制醫療輔助機器人移動到指定病床,在保護醫務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完成遠程護理服務。這也適用于特殊環境的零接觸診療活動,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在5G網絡支持下完全可以實施移動查房,減少醫護人員職業暴露,保證醫護人員安全。
我國發展5G智慧醫療的瓶頸:
1. 5G智慧醫療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成熟度仍有待驗證
盡管我國的5G智慧醫療在前期探索上已經取得良好的試點效果,包括實現了遠程會診、遠程超聲、遠程手術、應急救援、遠程示教、遠程監護等遠程醫療應用場景及智慧導診、移動醫護、指揮院管理、AI輔助診療等院內應用場景,但推廣應用仍存在穩定性和安全性隱患,5G技術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和安全準入機制。
2. 各地信息化基礎不均衡,5G智慧醫療優勢凸顯困難
5G智慧醫療應用的平穩有效運行,需要有強大的信息化系統進行支撐保障。從全國范圍來看,不同地區的醫療機構信息化程度參差不齊,若要適應5G智慧網絡環境,升級裝備花費較大。一些醫療服務無線化程度較低的地區對移動網絡利用不充分,信息化基礎欠缺,不足以支撐5G創新應用落地,使得優質的醫療資源無法通過5G向這些地區進行輻射和傾斜,無法最大化發揮5G智慧醫療的優勢和特點。
3. 5G智慧醫療應用相關標準規范與評價體系缺乏
5G醫療在應用數據傳輸、數據格式統一、終端設備接入方式和創新型醫療器械等方面還存在許多規范問題,目前尚無具體標準規范定義5G醫療的網絡指標要求。尤其利用5G技術進行遠程手術目前存在容錯率非常低的情況,醫療風險和倫理的問題不容忽視。此外對于醫療機構而言,5G終端設備屬于新型衛生技術,引進此類設備,除了花費采購成本之外,還需要面對高功耗等導致應用成本增加的問題,目前尚缺乏較為完善的衛生技術評估體系對此類設備進行衛生經濟學評價,以確定其在醫療領域的價值。
imit白皮書簡介
浙江數字醫療衛生技術研究院梳理和了解企業、行業乃至社會所關注的重要問題,聚焦醫療健康信息技術的變革,縱覽國內外發展軌跡,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為公眾提供相關問題的深度解讀和創新視角。
imit白皮書每季度一期,目前已發布21期,主題涵蓋:個人健康檔案、健康醫療數據開放、醫療數據隱私安全保護、臨床輔助決策、患者產生型健康數據、數據互操作性、醫療人工智能 、5G智慧醫療、計算醫學等 。
獲取方式
1. OMAHA服務機構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會定期收到imit白皮書;
2. 登錄浙江數字醫療衛生技術研究院官網(imit.org.cn),在“智庫”-“白皮書”中下載;
3. 關注imit官方微信公眾號,點擊“白皮書”;
4.關注OMAHA官方微信公眾號,點擊“服務”-“imit白皮書”;
OMAHA HiTA:元數據 | 術語| 知識圖譜
為了治愈,我們選擇開放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