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智能商用終端市場規模為89億元,在疫情影響下增長速度出現短暫回落,但預計自2021年后市場將會延續此前的快速增長,到2023年達到141億元。
中國零售、餐飲、本地生活門店數量約為4000萬,除了頭部企業具備打通場景、設備互聯能力外,大量的商戶僅配備基礎的設備,場景應用割裂。未來隨著商業物聯網滲透率的進一步提高至50%,預市場規模將由現在的千億元增長至5000億元。
商業物聯網在物聯網產業中的位置
產業物聯網子集,聚焦于商品及服務銷售環節的物聯網應用
國家標準GB/T33745-2017《物聯網
術語》對物聯網技術的定義為:“通過感知設備,按照約定協議,連接物、人、系統和信息資源,實現對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信息進行處理并作出反應的智能服務系統”。基于這一定義,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傳統行業,催生了消費物聯網和產業物聯網兩大領域。消費物聯網根據用戶所處場景及社會角色的轉換進一步劃分為家用物聯網和個人物聯網;產業物聯網根據商品及服務的生產及流通環節進而劃分為生產物聯網(包含農業物聯網和工業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和商業物聯網,智慧城市面向G端提供城市治理服務和車聯網因場景的特殊性單獨列示在產業物聯網大類下。本報告聚焦產業物聯網領域下的商業物聯網,具體而言,分為零售、餐飲和本地生活服務三大場景。中國商業物聯網產業鏈結構
商業物聯網服務商通過硬軟件產品和云服務賦能實體商業
商業物聯網產業鏈由上、中、下游三部分組成,其中下游主要集中在零售、餐飲和本地生活門店,位于中游的商業物聯網服務商根據其所提供的核心業務可以被劃分為硬件廠商、軟件廠商和云平臺廠商,對應不同的上游供應商。商業物聯網服務商中既包含傳統的軟硬件提供商,也包括新興的智能商用終端廠商、SaaS創業公司以及2C互聯網公司。通過提供硬軟件產品和云服務,商業物聯網服務商可以幫助實體商業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打通線上和線下環節獲得差異化競爭優勢。中國商業物聯網產業圖譜
中國商業物聯網未來市場空間判斷
預計滲透率為50%時,商業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
新冠疫情在沖擊實體經濟的同時,也加速了商業物聯網市場教育的進程。傳統線下門店積極擁抱線上渠道,聚合線上、線下全渠道的交易終端、履約終端將逐漸成為一種剛需,而Android系統設備憑借可移動、操作便捷、快速迭代等優勢大受歡迎,與上層應用生態相互促進、共同繁榮。當前中國零售、餐飲、本地生活門店數量約為4000萬個,除極少數百強企業具備打通各場景、設備互聯協同的能力外,大量的商戶僅配備基礎的終端設備,場景應用割裂。未來隨著商業物聯網滲透率的進一步提高至50%,預計市場規模將由現在的千億元增長至5000億元。商業物聯網行業整體規模
中國商業物聯網整體規模超千億元,占全球市場18.0%
商業物聯網市場由感知層、平臺層和應用層三部分構成,由于現階段平臺層處在發展初期,多依托于感知層或應用層發展而來,未進入獨立商業化階段,故僅核算感知層的終端設備和應用層的應用軟件兩部分。2019年,中國商業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為1161億元,占全球比例為17.7%。預計2020年因受到疫情影響,商戶收入將出現明顯下降,進而導致其在硬軟件支出上的回落,在疫情好轉后商業物聯網將恢復增長,到2023年中國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438億元。商業物聯網終端設備類型
智能終端是商業物聯網的基礎,終端類型匹配場景需求
交易結算、訂單履約環節是與消費者消費行為直接關聯、生成數據資產的核心環節,因此搭載多垂直細分行業應用軟件的智能交易、智能履約終端系商業物聯網感知層的核心設備。區別于傳統收銀機,智能商用終端基于移動互聯網與云平臺技術,可運行各垂直細分場景應用軟件,聚合收款等銷售和管理相關功能,商戶降本增效的同時提升消費者支付體驗。其中,智能金融POS需經銀聯認證,具有市場準入壁壘;安卓收銀機作為門店必備的交易場景設備更具穩定性,且單價較高;手持非金融設備單價最低,可滿足外賣、排隊點單等履約場景需求。商業物聯網終端設備市場規模
疫情加速市場教育,Android系統終端設備引領未來增長
2019年中國商業物聯網終端市場規模為1031億元,自2016年以來的年復合增長率為5.2%。中國企業在硬件端的支出普遍高于軟件,因而終端設備占全球市場的比例也高于商業物聯網整體市場的17.7%,達到28.9%。疫情在對實體商戶的正常經營造成沖擊的同時,也促使數字化轉型進程提速,Android系統終端愈發受到商戶的青睞,將引領未來終端市場的增長,預計到2023年中國商業物聯網終端市場規模將達到1244億元。智能商用終端市場規模
中國市場年銷售近百億元,預期疫情后將回歸快速增長
統計包括智能金融POS、安卓收銀機和手持非金融設備在內的智能商用終端,2020年中國市場規模為89億元,在疫情影響下增長速度出現短暫回落,但預計自2021年后市場將會延續此前的快速增長,到2023年達到141億元。由于中國市場的智能商用終端起步較早,發展領先于海外市場,而海外市場需求受到疫情刺激,有望在2021年迎來新一輪爆發,加之中國廠商加速海外布局,預計未來全球智能商用終端市場增速將高于中國。智能金融POS出貨量
中國出貨量超700萬臺,未來將逐步邁向存量替換階段
中國智能金融POS市場經過2015年以來的培育,已經處于相對成熟的階段。2020年中國智能金融POS出貨量達到738萬臺,出貨量增速有所放緩,未來將逐步進入到以存量替換為主的時代。而海外市場移動支付發展落后于中國,智能金融POS滲透率較低,受到疫情催化,預計未來三年智能金融POS市場增速將高于中國,同時中國廠商也將加速邁向全球市場。安卓收銀機出貨量
疫情后回歸強勢增長,2023年中國出貨量將超200萬臺
2020年中國安卓收銀機出貨量為101萬臺,受疫情沖擊嚴重,同比下降28.4%。考慮到排隊、外賣、點餐等豐富的場景需求帶動應用層SaaS多樣化,安卓收銀機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預計后疫情時代安卓收銀機將回歸強勢增長,到2023年出貨量將達到231萬臺。由于海外市場仍被Windows系統的收銀機主導,當前中國市場占全球市場的比例高達75.0%,但隨著中國廠商出海步伐加快,海外市場的傳統收銀機也將逐步被安卓收銀機所替換。手持非金融設備出貨量
非支付場景需求激增,中國廠商出海拉動海外市場增長
在移動支付和O2O行業的推動下,手持非金融設備應運而生。2020年中國手持非金融設備出貨量達到81萬臺,相比于智能金融POS,手持非金融設備更強調對排隊、點單、充值、繳費等履約的場景支撐,未來增長前景可觀。海外市場智能商用終端的滲透較為有限,也沒有豐富的O2O生態,疫情恰恰刺激了海外商戶的數字化需求,同時中國廠商的出海彌補了海外市場的空白,預期未來三年海外市場的增速更加迅猛。商業物聯網平臺層的主要功能
精準化分析及開發者服務,賦能商家運營降本增效
商業物聯網平臺層作為聯通感知層和應用層的中樞神經,是實現產業多方
(開發者、服務商、商家)協作的關鍵,主要由商業物聯網操作系統和云平臺構成。在基礎功能層面,商業物聯網平臺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移動設備管理服務(MDM)、物聯網協議和OTA升級服務,隨著云計算、邊緣計算、PaaS平臺等技術的應用發展和平臺生態趨于開放,商業物聯網平臺層的職能和作用不斷延展,開發者、商業用戶和終端設備連接數量呈爆發式增長,平臺網絡效應凸顯,面向軟件開發者、商戶的衍生增值服務應運而生,輔助商戶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制定經營管理策略。商業物聯網云平臺的價值與商業化前景
打造平臺生態,聯接并賦能產業鏈中下游
高云平臺服務商行業地位。云平臺服務商主要盈利方式為軟件服務銷售分潤、管理服務費及廣告商業物聯網云平臺向上提供開放的生態和便捷的開發工具,吸引開發者入駐豐富軟件生態,向下開放終端接入能力,實現智能商業硬件互通互聯。軟件生態多元的經營分析服務和云端自主控制能力與硬件生態極致順滑的物聯網感知體驗協同一致,觸達商戶,賦能商業運營、提升經營業績,形成正反饋,進一步提收入、金融科技服務等。商業物聯網應用軟件類型
交易環節收銀管理滲透率高,履約環節個性化需求強
交易環節所依托的收銀管理系統是商業物聯網各類應用軟件中滲透率最高的,不論零售、餐飲、本地生活,大型連鎖企業或是小型便利店,收銀系統都是必不可少的。整體來看,各行業領域都存在CRM、ERP、HRM等通用軟件需求,但同時不同行業也存在著一定的個性化需求,尤其在履約環節,如餐飲的外賣、點單、排隊,本地生活的預約、排班等。
通過上述應用軟件收集數據之后,商戶可以進行多維度的數據分析,如建立用戶畫像實現全域營銷、智能導購,對各時段、各區域客流分析后優化貨架布局、指導門店選址決策。但由于商業物聯網尚處在發展早期階段,目前數據分析服務的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商業物聯網應用軟件市場規模
信息化水平提升、SaaS模式普及帶動中國市場增長
2019年中國商業物聯網應用軟件市場規模達到130億元,自2016年以來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2.1%。預計疫情后商戶經營回歸正常,未來四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4.9%。與終端設備市場不同,中國企業對應用軟件的付費意愿明顯低于發達國家,2019年中國市場占全球的比例僅有不足5%。不過這一情況將隨著中國企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得到改善,SaaS模式的普及也將讓更多的中小商戶受益,因而中國市場的增速預期會高于全球。商業物聯網場景:零售場景分析
全場景智能提升用戶體驗,數字化消費行為驅動供需匹配
新零售概念下零售企業面對豐富多樣的用戶觸點,聚合線上和線下的全渠道運營至關重要。到店場景中消費者通過金融POS、收銀機等交易終端完成交易,線下的消費數據與線上訂單被匯聚到統一平臺后,零售企業可圍繞全渠道銷售數據建立完整的用戶畫像,根據不同的用戶標簽進行個性化營銷,將商品促銷信息以短信、公眾號、小程序等推送至目標客群。
除此之外,引入智能攝像頭進行人臉識別和行為分析,與后臺用戶數據進行聯動,可實現會員識別、智能導購等功能,大幅提升消費者到店的轉化率。大型商超應用電子價簽一方面可一鍵修改貨品價格,線上線下同價促銷,節省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對商品庫存實時更新,智能補貨和調整銷售策略,提高零售門店的綜合運營效率。商業物聯網場景:餐飲場景分析
堂食外賣快速響應,前廳后廚高效協同,全面提升翻臺率
O2O的沖擊帶動了餐飲行業數字化水平的提高,線上引流、線下體驗的模式進一步升級,尤其在排隊、點餐場景中出現了多種多樣的終端設備,既有固定式的排隊叫號機、自助點餐機,也有移動式的手持非金融設備、平板電腦,餐飲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進行配備相應的產品。
將KDS廚顯設備及系統引入后廚管理,可實現前廳與后廚的高效協同。一方面,智能廚顯聚合了堂食和外賣訂單,對餐品進行合并歸類,由后廚統一出餐;另一方面由于各環節環環相扣,節約了點餐員與廚師之間的溝通成本,定時催菜,減少漏單、錯單的比例,有效提升翻臺率。商業物聯網場景:本地生活場景分析
細分場景應用多樣化,會員運營管理是關鍵
本地生活相比零售、餐飲業態,線下服務的屬性更重,全生命周期的客戶關系管理是重中之重。在到店或到家消費場景中,除了運用各類交易終端等進行收銀外,服務預約、員工排班、訂單核銷等非支付功能同樣是高頻需求,因而手持非金融設備在本地生活場景中的應用相對更加廣泛。本地生活涉及休閑娛樂、美容美護、體育健身、家政維修等諸多細分領域,不同行業有各自特有的終端設備以及相應的管理信息系統,如KTV的在線點歌、健身房的運動數據監測、美容院的皮膚監測。產品趨勢:終端形態演變
終端從孤立走向聯通,功能聚合的一體化終端將成為市場主流
支付與信息技術的迭代,推動交易終端從最原始的現金收銀到支付方式聚合的終端演變,相伴相生的是交易安全性與便捷性的大幅提升。商業場景的多樣性也將驅使商業物聯網終端設備的形態和功能走向融合與創新,單一功能的終端將趨于邊緣化并被淘汰,強兼容、易操作、功能聚合的一體化終端是市場主流,搭配各類輔助外設配件,顧客在資金安全的前提下“輕而易舉”的完成履約消費,提供消費者優質商業物聯網感知體驗的同時提升商業實體的運營效率。行業趨勢:場景邊界延展
圍繞線下實體向更廣泛的場景滲透,實現全流程數據驅動
眾多終端設備具有跨場景的屬性,未來商業物聯網領域的硬件廠商將不局限于當前的邊界。如金融POS、收銀機、手持非金融設備等交易、履約終端應用于智慧醫療、智慧政務、社區服務等具有服務屬性的線下實體門店,被納入智慧城市的大生態;條碼掃碼數據采集器、RFID讀寫器等運營管理終端與供應鏈物聯網緊密相連,助力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同時,商業物聯網強調打通人、貨、場節,軟件廠商在圍繞線下和線上建立一體化經營體系的過程中,也會涉入到產業鏈更上游的環節,通過全流程的數據沉淀驅動商業效益、效率的飛躍。當商業物聯網廠商以線下實體為核心,向更廣泛的場景中滲透,商業物聯網同供應鏈物聯網、智慧城市的邊界也將愈漸融合。市場趨勢:賽道跨界競爭
軟硬件廠商相互滲透,傳統割裂的服務模式不再是主流
隨著硬件產品標準化程度增強,軟件產品由高度定制走向SaaS模式,終端設備可以輕松搭載各類型軟件,不少終端設備廠商組建了自己的軟件團隊,應用軟件廠商也開始依托代工企業生產自有品牌終端。相比傳統割裂的服務模式,軟件+硬件的整體打包方案使客戶粘性得到明顯的提高,但兩者之間存在較強的綁定關系,客戶選擇較為受限。
由于商業業態與應用場景多種多樣,單一廠商往往難以覆蓋商業流程中的所有模塊,市場上開始出現與家用物聯網領域類似的平臺生態模式。感知層和應用層的頭部廠商開始尋求向平臺層拓展,提供更加開放的解決方案,亦有其他賽道廠商從各自優勢領域切入。廠商策略:發展平臺生態
吸引第三方開發者構建生態體系,頭部玩家整合優勢凸顯
商業物聯網平臺層在整個產業生態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目前來看,涉足商業物聯網平臺層的廠商多為各自領域的頭部廠商。其中,終端設備廠商以自有硬件產品為中心吸納眾多軟件開發者,因各場景間設備差異不大,天然在場景的橫向拓展向具備優勢;應用軟件廠商從應用層出發向下囊括不同品類的智能商用終端,通常在特定場景的縱深上能力更強,依靠第三方開發者補齊應用生態;AIoT廠商則圍繞平臺層的基礎能力優勢向商業場景滲透。
依托商業物聯網平臺的PaaS能力,開發者無需關注前期的環境搭建與后期的運維工作,因而有效降低了開發成本,大幅提升開發效率。終端商戶觸達量是網絡效應的先決條件,一旦廠商在平臺層占據流量入口,就會有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入駐,共同完善商業物聯網生態,形成正反饋機制,預計未來市場格局將進一步向頭部集中。廠商策略:布局全球化
爭奪全球新興經濟國家藍海市場,做好充分“本地化”準備
中國互聯網和移動支付蓬勃發展,商業物聯網的效能直接作用于近C端的實體門店并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形成影響供應鏈及生產端的決策依據,使商業生態鏈高效運轉,提高盈利能力。然而,商業物聯網在全球各地區發展步調不一,商業物聯網服務商不能照搬中國模式,應對海外市場時,需注意各國監管政策和移動支付發展進程的異同:發達國家的商業信息化程度高,因此對商業的數字化升級改造系重點,應側重于與傳統IT部署的結合;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商業信息化程度較低,市場開發潛力大,可能成為商業物聯網服務提供商的市場爭奪之地。